快门速度越快画面越清晰
快门和光圈是配套使用的,只有准确的配套值才可以拍出曝光准确的照片。
至于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光圈+快门值建议看看摄影理论书。
一般快门速度越快就曝光时间短,镜头通光时间少了,自然就很暗不能单一理解快门的。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的可以改变中间孔的大小的机械装置,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机械或电子),二者结合,共同控制曝光量。
举例来说,光线好比水流,镜头相当于一个可以控制水流方向和流量有水闸的的洞。光圈是洞的大小,快门是开闸的时间。
开闸时间一定时,洞越小,流入的水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当快门速度一定时,光圈合适(例如 f5.6),曝光正常,光圈太大(例如 f2.8),曝光过度,照片(冲洗后的正片,不是底片)就白花花一片,没有层次,甚至白纸一张;光圈太小(例如f11),曝光不足,照片黑糊糊的,损失低光部位层次甚至没有影像。
洞的大小一定时,开闸时间越长,流入的水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故7a64e4b893e5b19e31333361306363当光圈一定时,快门速度合适(例如 1/250秒),曝光正常,快门越满(例如 1/60秒),曝光时间越长,曝光过度,快门速度越快(例如 1/1000秒),曝光不足。
需要注意的时,虽然光圈和快门都能控制曝光量,其作用并不是等价的。光圈越小,光的走向越集中,到达胶片(或CCD)成像时,越容易清晰成像,(当然,光圈过小时,会出现衍射,反而模糊)景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当需要精确控制景深时,可以先确定光圈大小,再决定快门速度。当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如果快门开启时间太长,运动的物体在底片(或CCD)的不同部位成像,拍出来的照片当然不清晰,反之,当快门速度很快时,动体在胶片上的成像还没有明显移动,曝光过程已经完成,照片就清晰,也就是把动体凝固在了画面上,所以当拍摄动体时,可选择尽量快的快门速度,然后调节光圈,正确曝光。当然,如果你想让动体在照片上留下运动轨迹,增强动感,可以选择比较慢的快门速度。
照相机快门越快拍摄的质量越好还是越低越好
这得看具体情况,如果是静止拍摄,也就是不考虑运动和振动等因素,快门主要是通过和光圈的组合决定曝光量,足够长的快门可以保证在光圈不用开大的情况下也能让传感器或者胶片充分感光,由于镜头的设计制造问题,大光圈的成像往往不是特别出色,而且大光圈营造的浅景深效果,有时也会造成影响。所以往往是小光圈+长快门的组合比大光圈+短快门的组合有更好的成像质量。当然,如果是数码相机,快门时间过长会产生热噪,同样会影响拍摄质量。如果是运动状态的拍摄,快门时间就要受到很多限制了,比如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或者手持拍摄时的安全快门问题,这时用长快门根本无法完成拍摄,更别提什么质量了。
快门是越大越快吗
快门不是越大越快。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呈正比关系,光圈越大,与之相匹配的快门也越快。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机构。是照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形式及功能是衡量照相机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