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热电偶温度记录仪和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热电偶是什么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接合成回路时,当两结合点热电偶温度不同时,就会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
如果热电偶的工作端与参比端存有温差时,显示仪表将会指示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所对应的温度值。热电偶的热电动热将随着测量端温度升高而增长,它的大小只与热电偶材料和两端的温度有关,与热电极的长度、直径无关。
各种热电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极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热电偶测温范围宽,性能比拟稳定;丈量精度高,热电偶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热响应时间快,热电偶对温度变化反响灵活;丈量范围大,热电偶从-40~+1600℃均可连续测温;热电偶性能牢靠,机械强度好。运用寿命长,装置便当。
二、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结构要求如下:
1、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2、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3、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4、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热电偶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多大
电偶传感器输出的电压是毫伏值,它的输出大小根据分度号的不同也不同,以400度为例,S分度号为3.26毫伏,B分度号为0.786毫伏,K分度号为16.395毫伏,T分度号为20.869毫伏,E分度号为28.943,毫伏,J分度号为21.846毫伏.
热电偶可根据使用温度和环境的情况选用.并配同一分度号的补偿线和显示仪使用。
选择热电偶要根据使用温度范围、所需精度、使用气氛、测定对象的性能、响应时间和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
1、测量精度和温度测量范围的选择
使用温度在1300~1800℃,要求精度又比较高时,一般选用B型热电偶;要求精度不高,气氛又允许可用钨铼热电偶,高于1800℃一般选用钨铼热电偶;使用温度在1000~1300℃要求精度又比较高可用S型热电偶和N型热电偶。
在1000℃以下一般用K型热电偶和N型热电偶,低于400℃一般用E型热电偶;250℃下以及负温测量一般用T型电偶,在低温时T型热电偶稳定而且精度高。
S型、B型、K型热电偶适合于强的氧化和弱的还原气氛中使用,J型和T型热电偶适合于弱氧化和还原气氛,若使用气密性比较好的保护管,对气氛的要求就不太严格。
线径大的热电偶耐久性好,但响应较慢一些,对于热容量大的热电偶,响应就慢,测量梯度大的温度时,在温度控制的情况下,控温就差。要求响应时间快又要求有一定的耐久性,选择铠装偶比较合适。
4、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对热电偶的选择
运动物体、振动物体、高压容器的测温要求机械强度高,有化学污染的气氛要求有保护管,有电气干扰的情况下要求绝缘比较高。
选型流程:型号--分度号—防爆等级—精度等级—安装固定形式—保护管材质—长度或插入深度
2、螺纹式固定装置型式在订货时不标注均为固定外螺纹M27×2,(其余螺纹固定型式均需注明)
3、因用户特殊需要而与上述产品型号不符者,需要专门制造的产品,请注明您的特殊技术要求,来(或函)与我公司有关责任部门联系特殊订货。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
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热电偶如何用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是工业上使用量最大的温度检测元件,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两种金属携带的电子数不同,如两端温度不同,就会出现高电位向低电位放电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电势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具有非常稳定的线性和复现性,配用专用测量仪表将这种线性的电势信号转换成温度信号显示出来,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优点是:
1、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2、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271度—2800度均可连续测量。
3、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热电偶丝、接线盒、保护管组
成。根据安装要求可以配备接管螺丝、固定法兰等安装部件。
一支k型热电隅能否装两只温度显示仪表
使用串联的方法,加起来的阻值必须要小于仪表电流输出的最大阻值。4~20mA理论传输距离是1000米,但实际现场应用几百之内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所以串联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如果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增加一个一进两出的信号隔离变送器。
下图为接线示意图:自己画的不太美观。
2、使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端都使用隔离器。
OK,关于热电偶温度记录仪和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