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米
不知道你问的是不是吃的这个小米。
小米,学名粟,又称粟米。粟又称“谷子”,古代又作“禾”,也叫“粱”。现在,一般称没有去壳的为谷子或粟,去壳之后称作小米。为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谷子原产于我国,是世界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在山西夏县西荫村古代的遗存中,发现了一种原始的谷粒化石,据今约有5万多年,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谷粒化石。此外,在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斗鸡台、华县泉护村,甘肃永清大何庄,河南淅川县黄楝树村,河北磁山,青海东都及长城内外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葬中,都曾发现过大量碳化的粟粒或粟壳。由此可知,我们的祖先早在距今7000~8000年前已经培育出粟品种,并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普遍种植。同时,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已有大量的关于粟的记载,可以说是我国关于粟的最早文字记载。根据历史记载,从商代开始,一直到秦、汉时期,谷子都是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粮食。在公元5世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编撰的《齐民要术》中,已经记录了86个谷子的品种。近些年来,从全国各地收集到谷子的农家品种约有16000多份,类型极为丰富。这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丰富遗产,是历代劳动人民辛劳汗水的结晶。谷子的祖先(或称原始种、野生种)称作“莠”,或叫“绿毛莠”、“狐尾草”,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常可以见到。莠就是狗尾草,至今仍生于原野,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杂草。它秆矮、叶短、穗小,和当今的谷子相比,相差甚远。后来,经古代劳动人民驯化选育而成为可食用的谷子。谷子的适应能力极强。它既耐旱、耐贫瘠的土壤,又耐酸、耐碱。尤以耐旱能力最强。农谚说得好:“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所以谷子除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之外,在我国南方某些干旱、贫瘠的山区,也有种植,比种其它作物产量高,经济效益自然较好
小米也叫粟米,是一种旱地作物,是黄色的,做出的小米饭很香,金灿灿的,其价格一般是大米的2-3倍,是一种杂粮。
狗尾巴草是小米的祖先吗
狗尾巴草是小米的祖先,和小米是近亲。
据《拾遗记》记载,有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在飞过神农氏头顶时,九穗谷掉在了地上。神农氏将谷子埋在地里,后来长成了一片。他觉得这个谷穗很好吃,便教人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这就是神话中谷子(粟)的由来。
但这只是个传说,实际上粟是从狗尾巴草驯化而来的。人类一开始主要靠狩猎和采集一些果实、嫩叶充饥,但这样不能稳定获得食物。于是聪明的人类开始驯养动物和培育植物,以此来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
人们开始不断采集生长旺盛、籽粒饱满的狗尾巴草,种植在居住地周围。慢慢地,矮小的狗尾巴草越长越强壮,越长越高大,最后变成了粟。粟在中国已有八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了。
扩展资料:
小米因为抗旱力强,生长期短,播种适期长,成为了黄河流域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唐朝前,粟一直被认为是“五谷之长”。
古人将“社”封为土地之神,“稷”封为谷神。古代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谷神。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由此可见粟(稷)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小米(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
狗尾草的祖先是五谷的哪一种
谷子的祖先就是狗尾草。
最早把野生的狗尾草作为饲料种植,以后逐步驯化为今天栽培谷子的最早类型。当时的谷子又名粟(即未去壳的小米),泛称禾,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有很多关于谷子的记载。
狗尾草,一年生。根为须状,高大植株具支持根。秆直立或基部膝曲。叶鞘松弛,无毛或疏具柔毛或疣毛;叶舌极短;叶片扁平,长三角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基部稍疏离。
小穗2-5个簇生于主轴上或更多的小穗着生在短小枝上,椭圆形,先端钝;第二颖几与小穗等长,椭圆形;第一外稃与小穗第长,先端钝,其内稃短小狭窄;第二外稃椭圆形,顶端钝,具细点状皱纹,边缘内卷,狭窄;鳞被楔形,顶端微凹;花柱基分离;叶上下表皮脉间均为微波纹或无波纹的、壁较薄的长细胞。颖果灰白色。花果期5-10月。
扩展资料
产中国各地;生于荒野、道旁,为旱地作物常见的一种杂草。原产欧亚大陆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现广布于全世界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秆、叶可作饲料,也可入药,治痈瘀、面癣;全草加水煮沸20分钟后,滤出液可喷杀菜虫;小穗可提炼糠醛。
狗尾草为一年生晚春性杂草。以种子繁殖,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种子发芽出苗,发芽适温为15-30℃,5月上、中旬大发生高峰期,8-10月份为结实期。种子可借风、流水与粪肥传播,经越冬休眠后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