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室内养蚯蚓养殖技术这个问题,德国蚯蚓工厂化养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蚯蚓室内养殖技术
蚯蚓室内养殖的方法有箱框饲养、花盆养殖、垃圾饲养、温室养殖等。
在室内养殖蚯蚓时,要准备一个长60厘米、高60厘米的箱框,箱子的底部以及侧面需要钻排水和通气小孔,往箱子中堆放十壤,高度控制在16cm左右,然后将蚯蚓放入。
室内空间较小,如果是小规模养殖蚯蚓,可以使用花盆、塑料盆或者废弃的陶瓷器,往盆中添加饲料,添加量以达到盆高度的四分之三左右为宜,为了保证蚯蚓的湿度,可以在岔口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室内蚯蚓可以使用垃圾饲养法,对垃圾进行处理,将有害金属、塑料、玻璃、石头等去掉,然后进行发酵,最后将发酵好的垃圾作为饲料,堆放在蚯蚓生存的地方。
蚯蚓最适宜活动的温度范围为20—27摄氏度,在饲养过程中可以将其放在温室内。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有三:消费者、分解者和调节者。通常认为,它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不重要。进入分解子系统的能量一般只有3–6%被蚯蚓消耗;但若加上它在排泄物和蚓茧中所耗的能量,蚯蚓在系统能量传递中的作用会更大。
室内蚯蚓养殖技术
1、容器:室内养殖蚯蚓可以选择泡沫箱子、桶子、盆子等。2、土壤:准备疏松、透气、肥沃的土壤,养殖前可以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腐烂的果皮、菜叶等。3、养殖:将蚯蚓放在土壤中,将温度控制在13~28℃,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适当遮光即可。
投喂食物不足或质量不高会使蚯蚓间争食,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部分蚯蚓逃逸或生长缓慢。
蚯蚓室内养殖
蚯蚓室内养殖的方法有箱框饲养、花盆养殖、垃圾饲养、温室养殖等。
在室内养殖蚯蚓时,要准备一个长60厘米、高60厘米的箱框,箱子的底部以及侧面需要钻排水和通气小孔,往箱子中堆放十壤,高度控制在16cm左右,然后将蚯蚓放入。
室内空间较小,如果是小规模养殖蚯蚓,可以使用花盆、塑料盆或者废弃的陶瓷器,往盆中添加饲料,添加量以达到盆高度的四分之三左右为宜,为了保证蚯蚓的湿度,可以在岔口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室内蚯蚓可以使用垃圾饲养法,对垃圾进行处理,将有害金属、塑料、玻璃、石头等去掉,然后进行发酵,最后将发酵好的垃圾作为饲料,堆放在蚯蚓生存的地方。
蚯蚓最适宜活动的温度范围为20—27摄氏度,在饲养过程中可以将其放在温室内。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有三:消费者、分解者和调节者。通常认为,它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不重要。进入分解子系统的能量一般只有3–6%被蚯蚓消耗;但若加上它在排泄物和蚓茧中所耗的能量,蚯蚓在系统能量传递中的作用会更大。
怎样在室内养殖红蚯蚓
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畜禽的粪便以及稻草、各种鲜、干青草,树叶、瓜果、菜皮、甚至泔脚等经发酵后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为蚓粪排出。生产一吨鲜蚯蚓,约要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
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红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湿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卵茧孵化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温度低于8℃,卵茧停止孵化;15℃时,卵茧约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6.8条;当平均温度在20℃时,19天孵化幼蚓;32℃时,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仅33%,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2~3条。孵化过程中,当卵茧积温达到220~260℃时,幼蚓便可孵出(卵茧积温指每日扣除卵茧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无效温度后逐日积累的能使卵胚胎发育的有效温度总和)。所以把温度控制在18~25℃最利于蚓产卵孵化。幼蚓生长38天左右达到性成熟,全生育期60天左右。一条蚯蚓一个月内产的卵茧,逐渐能孵出50~80条小蚯蚓。
湿度与蚯蚓的生长,产卵及卵茧孵化的关系很密切。蚯蚓体内含有约80%左右水份。如久不浇水,会造成蚓体萎缩,影响产卵,甚至自溶死亡。在蚓床含水份30%左右时,蚯蚓吃食多,生长快,产卵多,孵化率高。
据上海市金山区钱锦康的试验,用空气流通和不流通的二种不同条件饲养蚯蚓30天,它的产卵数分别是7.8粒和1.4粒,差距较大。空气中一般含氧20%,含二氧化碳0.03%~0.06%。若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就会影响蚯蚓的产卵。
蚓床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蚯蚓生长,以pH值6~8为宜。
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太阳能增温。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间空隙处。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
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20~30厘米宽的条形,间隔10~15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密度0.5千克/平方米(约1000条),然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
太湖红蚯蚓的食性广,几乎什么都吃,但关键是饲料一定要完全腐熟。堆肥需经30天,或挖成塘,把水草、青草、瓜果、菜皮及泔脚等放在禽畜粪水中发酵更好。因蚯蚓一天吃的食物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所以要"适时"添料。"适时"指蚓床还有二成饲料时采集蚯蚓后添料。添料必须成梅花形,料堆之间留5~8厘米空隙。畜禽粪过薄要浇成条状。留1/3~1/4的空隙面积,并在添料前先浇水。雷雨易将刚添一二天的牛粪冲平,形成板结,不透气,蚯蚓受闷加上地温高,蚓床边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