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广州三元宫道士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元宫现存有名的道长有谁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广州道观有哪些招收道士
三元宫。根据查询广州道观的相关信息得知,广州道观三元宫招收道士。
1、三元宫是广州市最大的一座道教寺庙。坐落于越秀山南麓,南临应元路,往前是中山纪念堂,北靠越秀山。有道士。广州三元宫是岭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道教宫观,位于越秀山南麓,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
2、广州道教三元宫招道士数名,要求大学学历,男,30岁左右,会讲广州话,未婚者优先,包食宿,有月薪。
广州三元宫事件是真的吗
1、一群“90”后大学生开公司假装很有文化地扮“道士进行诈骗,还自称是广州三元宫道观的“三灵道长”。广州道教三元宫今日发布声明进行辟谣:广州三元宫没有所谓的“三灵道长”。
2、广州三元宫坐落在越秀山南麓的应元路11号,占地5100平方米,交通便利,灵验神通,香火旺盛,历史悠久。
广州‖纯阳观:曾经有个道士在这里仰望星空
1、明清之期,广州道教最盛时。越秀山南麓的三元宫、荔湾花地村的黄大仙祠、龙津西路的仁威庙、中山四路的城隍庙等,都重修或新建于这一时期。
2、本文的主角纯阳观,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是后起之秀,现为广州城中最大的道观。它所在的漱珠岗,为海珠区西部的最高点,海拔约20米。这座岗丘原是广阔珠江中的孤岛,后岛周因河流淤积,连片而成陆地,周围形成村落——五凤村等。这座丘岗是距今7000多万年前的早白垩纪晚期火山喷发留下的火山岩残丘,呈赤红色,石质疏松,中多空洞。
3、漱珠岗原称“猪鬣岗”,宋时称“万松山”。1819年,道士李明彻受两广总督阮元之托修省志绘图,寻万松山至此,见这个小山岗“山环水曲,松石清奇”,就将它改称“漱珠岗”。不但如此,李道士还在这里结茅定居。或许,此岗多石少土、大树参天的环境,以及前临珠海(当时珠江广阔,人称“珠海”),后枕白云山的地理格局,深深打动了这位精通天文地理的道人。以至他认为,这里有“仙山洞府之规模,海岛蓬莱之恍样”,于是有了后来的建观举措。
4、只是,历史总是错综复杂的。就漱珠岗的名称而言,它的来由就有另说。据考证,岗西不远处的同福路少年宫内的小丘,曾名为“漱珠岗”,与北岸的海珠石遥遥相对。附近一带的漱珠涌、漱珠桥的命名,皆因此得名。李道士是否盗用了它的名字?
5、另外,也有人说这“漱珠”是当时富商潘仕成所命名,他当时为阻新任的总督阮元到另一富商伍家赏月,遂买通李道士,整修此岗,并在岗上石头刻“漱珠”字样,还种植梅花。赏月起兴后,阮元遂表示要助道士建造道观,并手书“纯阳观”(即山门的门额篆书"纯阳观")相赠。后来,潘仕成也为纯阳观留有手书,即山门的对联“云山松径古,道岸石门高”。
6、因有阮元的背书,纯阳观的建造不但得到岗地所有者林氏、陈氏的支持,各府县的士绅及当时广州十三行中有九行都有捐款赞助。1829年竣工后,香火日盛,遂成河南名胜。
7、最具特色的是,道观中包括朝斗台在内的所有的建筑均筑于火山石上,是名副其实的火山岩上的道观。
8、主持修建纯阳观的李道士,号青来,道号明彻,多才多艺,不但精于道学,而且对天文学、数学、测绘学、丹青等均有造诣。用现在的话讲,他就是清代广州的超级大牛、斜杠老人(修建道观时,他已经70多岁了)。
9、年青时,他曾学于京师的钦天监,又到澳门向欧洲人学习天文、地理,可谓学贯东西,是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主持修建的纯阳观,较之国内的其他道观,也是见格局的,呈现多元的色彩:不仅有供奉吕洞宾等神仙的纯阳观,还建有纪念岭南大儒杨孚(东汉人,著有《南裔异物志》)和诗人崔与之(宋人,曾任宰相)的杨孚祠、崔清献祠,仙、俗皆有。最特别的是,这里还有一座问天的朝斗台,这在其他道观中鲜见。
10、可惜的是,这个道场落成后,屡遭破坏。今天人们所看到的观内建筑,大多是新建的,按岗丘地势逐级而列,集中于山岗的南侧。所供奉的神祇,较先前也有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广州道教信众所需的信仰神灵,都在这里可寻。
11、端坐岗顶中央的纯阳宝殿,坐北朝南,为传统岭南建筑形式,青砖墙,麻石脚,供奉的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师吕洞宾(道号纯阳子,纯阳观名即用其道号命名)以及全真派开宗之祖王重阳、全真龙门派立派之祖邱处机;纯阳宝殿下,则有慈航殿和文昌殿左右并列。慈航殿为硬山顶建筑,以琉璃瓦饰,心间神台供奉的是慈航道人(也称“观音大士”“””慈航普度天尊”等),两侧为关圣帝君和赵公明元帅(财神)——体现出为现世人救苦救难的原初观念;文昌殿建筑与慈航殿相似,同为面阔三间,心间神台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次间神台则供奉妈祖和药王孙思邈。文昌帝君和药王分司功名与健康,与现代人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妈祖则与广州人多与水打交道有关,是传统的崇拜;山门处的灵官殿,供奉的是护法神王灵官。此殿在李道士始建道观时即有。山门左侧全石构造的华光亭,则为纪念火神华光大帝而建。
12、岗北面的元辰殿,建筑呈八角形,形似八卦,供奉的是斗姆元君(主天地万物之生)和六十太岁(太岁也称“太岁神”,计有六十位,依六十甲子轮流掌管人间一年的祸福,当年值管者称“值年太岁”。民间本命年不可犯太岁的说法即源于此),是广州最大的拜太岁场所。此殿也是为顺应广州人喜拜太岁的习俗而建。此前,广州城区供奉“太岁神”最全的是仁威庙。太岁诞辰为农历正月初八,但广州人拜太岁一般都选择正月初一至十五的某日。
13、漱珠一岗,存在已久。虽然它的面积有限,但却获得时间的青睐,小小的岗丘间,既有人文与宗教的积淀,又见科学曾经的闪光,给道观增添了许多可资品读的内容。这即使放眼全国,也是极少有的。
14、漱珠岗为世人所知,始于东汉。当年,在洛阳任议郎的杨孚告老还乡,居于离岗不远的珠江南岸的下渡头村(今海珠下渡村),并将从河南带回的松籽分发给附近的人们种下,今万松园的得名便与此有关。他见附近的山岗(即后来的漱珠岗)上林木茂盛,环境清幽,于是结庐其间,曰“石边祠”,在此著书和讲学。漱珠岗从此留下了岭南文化的早期印记。在他之后,增城人崔与之(字正子,号菊坡,谥“清献”)也曾在漱珠岗的西边设帐讲学。当时,他已退官,定居广州城西(今朝天路西侧的崔府街)。
15、或许正是源于此以及两人的道德文章,纯阳观中留下了纪念他们的祠堂。
16、在纯阳观建成后,来访漱珠岗的文人更为频仍。同治年间,名画家苏六朋曾约文人雅士多人,在漱珠岗建松枝仙馆;“隔山画派”画家居巢、居廉常来此登高作画。及后,“二居”的弟子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在此雅集,栽下梅树数百株,并与一并骚人墨客结成“梅社”,还将社名刻于漱石上。1950年1月,岭南大学的学者陈寅恪夫妇及冼玉清亦到这里赏梅,并留下诗篇……
17、他们的到来,厚积了漱珠岗的人文底蕴。
18、漱珠岗上的科学与宗教的气息,则是李道士带来的。在中国,很多有名的道士都有两重身分,即是道人,又是科学家,比如东晋的炼丹家葛洪,唐代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李淳风,唐代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等。
19、但奇怪的是,人们往往忘记了广东的李明彻。要知道,在道观中建有天文台者,古代或许就只有李道士办成了。况且,这个掌握了天文、地理和三角几何学知识的道士还写有古代广东唯一的天文学著作《寰天图说》,全文收入《藏外道书》及《四库未收书辑刊》。
20、李道士出自罗浮山冲虚观,此观一直是全真龙门派灵宝法坛。他主持的纯阳观,是全真龙门派子孙庙,以师徒相承,区别于凡是道士都可居住的十方丛林道观,如三元宫。在纯阳观建成后,他也在山顶的位置,建设了专用于与天对话的朝斗台——这是岭南第一座天文台,比香港皇家天文台建立还早几十年。留连此台上的李道士,成为广州城内离星空最近的人,而广州城市的天空,从此迎来了专职的仰望者。
21、朝斗台高8米,为四方形碉楼式建筑,由花岗岩砌成,门楣上刻有“朝斗台”三个红色大字,两边镶有一副白底灰字的对联:“天垂象见吉凶亦须近察民情,道启人知兴废何止遥观众星”。他曾利用此观象台,成功预测到广东将有大旱,并提醒当时的主官提前准备好粮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严重饥荒。
22、今天的纯阳观,仍然延续着人文传统。这里修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大型碑刻和故事墙,比如《道德经》、《八仙过海》、《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不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的讲座。观中每年定期举行的祈福仪式,也让宗教的教化力量充盈每一位信善的心灵……
广州哪些道观住有道士
按照2019年行情,三元宫、白云观、五仙观、黄大仙祠、纯阳观
1、广州纯阳观是广州最大的道观,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纯阳观位于海珠区漱珠岗。它是在1824年由李明车,创始人岭南公路在清代。
纯阳观一直致力于道教文化事业的推广,经纯阳观道长校对,由善信自发捐资,道教知识普及读本和印刷的各类道教经典,善信可以在纯阳观内自由索阅,使信众了解更多宗教知识,正信正教。所以纯阳观是有道士的。
2、广州三元宫,道教著名宫观。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麓。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初名越岗院,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修道行医之所,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北庙”。是岭南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
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初名越岗院,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麓。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修道行医之所,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北庙”,明代崇祯十六年(1643)改建后更名三元宫,主祀上、中、下三元大帝;
道教的宫观有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长期在丛林庙居住的道人叫常住道人,一般都安排有位置,供其他道士服务。丛林庙分工明确,俗称“三都五主十八头”,分管讲经、化缘、安全、斋醮、人员安置、自养、做饭等等事宜。
一般来说,新修道士首先要在寺庙里学习这些知识的后人,三年后才能拿到冠巾,经过师父的许可,才能到丛林寺庙里生活,深入学习。学习然后回来。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