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鱼尾巴变黑(鹦鹉鱼尾巴上有黑线)

日期:2024-03-01 20:10:37 作者:

鹦鹉鱼鱼尾巴变黑(鹦鹉鱼尾巴上有黑线)

鹦鹉鱼尾巴变黑

鹦鹉鱼的尾巴变黑的原因较多,如,受惊吓、水温变化、水质不好或不适、疾病等原因。具体的分析如下所述。

1、受惊吓:新鱼刚来不适应环境害怕是很正常的,加上鹦鹉这鱼有时候胆子就是小,不过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2、水温变化: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的鱼种,重点并不是在于鱼体对温度的适应性相当差,而是因为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因此,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5~28℃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此外,在冬季还要注意给鱼缸加温加氧。

3、水质不好或不适:鹦鹉鱼的嘴巴或者腮变黑是水质不好或水质不适应。应每隔2~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水。

4、疾病:鹦鹉鱼得了黑斑病,鱼体长出“黑斑点”,呈灰白色。可用浓度为2%~3%的盐水每天浸洗一次(5~10分钟)。

鹦鹉鱼尾巴变黑的原因

如果发现自己养的鹦鹉鱼变黑了的话,一般是因为鹦鹉鱼受到了惊吓造成的,比方说打架受到了惊吓。另外水质恶化也会导致鹦鹉鱼尾巴变黑。也会因为疾病而引起尾巴变黑。鹦鹉鱼尾巴变黑的原因

鹦鹉鱼尾巴变黑多数是由于受到惊吓而出现的一种表现,比如鹦鹉鱼之间的打架,有些鹦鹉鱼争夺缸霸时就会出现打架导致受到惊吓,尾巴就会变黑,解决方法是将缸霸隔离单独饲养,过段时间就会自然好了。

导致鹦鹉鱼尾巴变黑的原因还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水质水温的问题,当水质变老或者水温突变时,鹦鹉鱼的鱼体颜色就会从开始的鲜艳变暗淡,并逐渐出现黑色条纹斑纹的现象,直至尾巴全部变黑。

而由于疾病引起的尾巴变黑现象,多半是因为患上了黑斑病,这主要是因为水中的水霉菌和毒菌,依次寄生于鹦鹉鱼的鱼卵或者细微伤口上导致的,需要投适量粗盐和抑菌药缓解症状。

鹦鹉鱼尾巴变黑了怎么回事

鹦鹉鱼尾巴变黑的常见原因

1、水质水温问题:虽然鹦鹉鱼对水温的没有太高的要求,可它们对温差会十分敏感,如果我们在换水时温度差高于2℃的话,就会让它们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尾巴变黑。以及鱼缸水质太差也会引起它们尾巴的颜色变黑或者身体颜色变浅。

2、受到惊吓:鹦鹉鱼的尾巴突然黑了,可能是受到惊吓导致的。因为鹦鹉鱼胆子比较小,所以日常喂食的时候去敲击鱼缸或者突然就开灯,都会让其受到惊吓,从而尾巴变黑或者出现褪色的现象。

3、黑斑病:鹦鹉鱼尾巴变黑了也可能是患黑斑病了,这种是由于水中的细菌感染导致的,因为细菌会寄生于鹦鹉鱼的鱼卵和身体的伤口上。所以饲主可以先观察一下鹦鹉鱼身上是否有出现伤口。

鹦鹉鱼尾巴变黑的治疗方式

如果是由于水质水温导致的,那饲主一星期左右就得把鱼缸里面的水换掉,注意:每次换掉三分之一的水即可;并且换水前后的温度差也需要控制在2度以内,鹦鹉鱼过几天就会自行恢复的。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在鱼缸内加一些粗盐,同时日常水温也要尽量保持在28~28℃之间。

如果是鹦鹉鱼受到惊吓导致的,那饲主可以将鱼缸换到房间里面相对安静和昏暗的地方,等待鹦鹉鱼自行恢复即可。如果没有办法转移鱼缸,那就在鱼缸上面盖一层厚布,让鹦鹉鱼有安全感。

如果鹦鹉鱼患有黑斑病的话,饲主可以通过盐水浸泡法和抗生素药物来进行治疗,方法:使用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即可,连续使用数日黑斑就会淡化或消失。

以上就是关于“鹦鹉鱼尾巴变黑了怎么回事”的内容介绍了。鹦鹉鱼尾巴变黑的情况通常都是水质问题,所以饲主日常只要勤换水、保持水温稳定,不要吓到鹦鹉鱼即可。

声明: 本文由电商资源网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