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折臂翁白居易(天可度 白居易)

日期:2024-03-13 21:12:44 作者:

新丰折臂翁白居易(天可度 白居易)

一、请问如何评价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1、平民之宴继续解读白居易专题系列问答。

2、白居易的诗作非常丰富,广泛流传于各地以及各个阶层,是唐代诗人中作品在生前流传最广的一位。他的作品也流传至日本、韩国等地。在早期的日本,《白氏文集》是日本文学汉化的最重要依据。

3、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而他本人特别重视两类诗文:一是作为“兼济”工具的讽谕诗,二是则是反映自己“独善”心志的闲适诗。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而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深深影响了后人,尤其是近现代的大师胡适非常推崇白居易,他肯定白居易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改善时政的意图,同时呢,他也认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有过于狭隘的缺陷。

4、《新乐府》作于元和四年,其写作标准是:开头破题,在结尾时凸显全诗要旨;用辞浅显,使人容易明了;用语直接而锐利,使人警惕;叙事可靠可信;体例流畅而可以传唱于歌曲之中。《新乐府》标示着白居易已经超出杜甫的影响而独树一格,是白居易的“理解与天才融合为一”的作品。其中有名的佳作有《上阳白发人》、《新丰折臂翁》、《道州民》、《缚戎人》、《西凉伎》、《杜陵叟》、《缭绫》、《卖炭翁》、《盐商妇》等。

5、平民之宴敬请大家讨论一二,关注分析白居易的诗歌作品。

二、白居易关于新乐府运动的诗句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性新乐府诗句:

1、《卖炭翁》:描述了一个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诗中通过对人物外貌和动作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物的苦难生活和精神状态。

2、《新丰折臂翁》:通过一个残疾老翁的故事,揭露了战争对普通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正义和平安的渴望。

3、《观刈麦》: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收割庄稼的艰苦场景,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艰难和农民的不幸。

4、《长恨歌》:通过叙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抒发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权力斗争的批判3。

5、《秦中吟十首》:包括《轻肥》、《红线毯》、《买花游》等,这些诗篇批评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腐败。

三、白居易是哪一个风格的诗人

如果想对一个诗人有深入点的了解,就抛开基础教育文学史中的标签吧。比如「田园」「边塞」「豪放」「婉约」等等,有些诗人风格、内容较为单一,还勉强适用,李杜、王维、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就完全不适用了。

就白居易来说,不同时期,题材的诗作,风格特征也千差万别。

1.讽喻诗。这大概是中学课本中选取最多的一类,也是白居易最为世人所认的一面。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这一类诗多是其前期所作,那时年轻的白居易还怀着“兼济天下”的热情,与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诗歌多取材于现实,讽刺批判弊政。

既然这类诗歌创作有其功用性,目的就不仅为了艺术,更为了传播。所以语言风格普适率真,力求“老妪能懂”。

2.感伤诗。感伤于一时一事所作,有感于历史事件,或有感于自身遭际。代表作如《长恨歌》和《琵琶行》。这类诗很多是长篇叙事,篇幅宏大,渲染淋漓尽致。

到了这类诗,功用性就退居二线,文学性就成了首要。语言风格精美流利,音韵和谐,辞藻富丽,间或用典。就不能以「老妪能懂」概括了。

3.闲适诗和杂律诗。这类诗多为晚年所作,数量最多。白居易晚年把自己的诗分为讽喻、感伤、闲适、杂律四类。我们现在认为前两类地位较高,后两类地位较低。而白居易当时却认为自己诗歌成就最高在闲适诗…………

白的闲适诗和杂律诗内容平实,就是写一些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有朋赠答,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离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但除了这些代表作,更多的闲适、杂律诗感情平庸,造语平钝,很少为人所喜。

这类诗,语言较感伤诗更平畅,但又非讽喻诗那种毫无铅华的“朴实”。是一种较为适中的风格。

声明: 本文由电商资源网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