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开始年代
一般认为日本战国史起于1467年「应仁之乱」。应仁是日本天皇的年号,相当于中国康熙乾隆之类的玩意儿。这个「应仁之乱」,就是日本两股武士集团之间发生了矛盾,其中一边的老大是细川家,另一边是山名家,双方纠集了各自的阵营在京都(当时日本的首都)附近火併,后世以年号命名,称为「应仁之乱」。
日本战国大名地盘排名
第一位、甲斐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从甲斐一国到攻占信浓、图略远江三河地区。其在三方原合战中大败德川织田联军,据说德川家康在此战役中败得极为狼狈,曾被惊吓得大小便失禁。武田信玄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被称为“甲斐之虎”。也有日本“战国第一名将”、“战国第一兵法家”之誉。临终前,下令三年秘不发丧,其他大名亦都不敢图谋武田氏。
第二位、越后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原为越后长尾氏之后,因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才更为“上杉氏”。上杉氏源於公家藤原氏,血统尊贵,并有统领关东地区的名分。上杉谦信是在武田信玄强盛时期,唯一的一位能与其相抗衡的大名,上杉谦信被誉为“越后之龙”。
第三位、尾张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被誉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其年轻时的表现让人觉得诧异,曾被称为“尾张的大傻瓜”。然而,就是这位“尾张的大傻瓜”,若不是死於本能寺之变,便可在其有生之年统一了全日本,织田信长之死也归於其骄狂与暴虐的性格。
第四位、丰臣秀吉。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继承了织田信长的衣钵,形式上统一了日本。但仍然改变不了大名割据的现状,只能在名义上迫其臣服与承担相应的义务,也没有有效的手段抑制其他大名的崛起,再加上其继承人太过年幼。也决定了丰臣氏的最终败亡的命运。
第五位、安艺毛利元就。
毛利氏在毛利元就的统治下,从安艺国的一个小豪族到统治西日本的十国之地,领地石高达120余万石,被誉为“西国第一智将”。创建了由吉川和小早川两翼辅弼的“两川体制”。幕末时代,毛利氏的长洲藩成为倒幕的两大主力(肥前,土佐,实力太弱)之一。长洲藩势力也长期操控着日本的陆军。
第六位、骏河今川义元。
今川义元曾被誉为“东海道第一弓取”(意为东日本的最强大名)。曾与武田氏、北条氏缔结三国同盟,缔造了今川氏的巅峰时代,不料却在上洛(进京)途中遭到了织田信长的奇袭,而身亡。自此也就成就了织田信长。
第七位、相模北条氏康。
北条氏康曾与武田信玄、今川义元,缔结了“甲骏相三国同盟”。在骏河今川氏衰落后,又能与“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在关东地区鼎足而立。以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而巩固了北条氏在关东地区的霸业,因而被誉为“相模之狮”。
第八位、三河德川家康。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开创了德川幕府。但德川家康取得天下,一直为人所诟病,认为其是不劳而获的摘桃人。还有一种说法是:“三河武士最弱,却得了天下。”总之,是种种的不服,被认为是忍者神龟。与司马懿一样,是龟派高手。
第九位、奥羽伊达政宗。
“独眼龙”伊达政宗有统一日本之志,却生不逢时,当轮到其大展身手的时候,天下大势已定。其曾发出感慨表示:愿早生二十年,成就织田信长般的霸业。但在其可以表现的那段时期内,已经让伊达氏成了日本东北部的最强大名。
第十位、萨摩岛津氏。
萨摩岛津氏自称是秦始皇之后。岛津氏於1578年大败大友氏,1584年重创龙造寺氏后,几欲能统一了九州岛,却逢上了丰臣秀吉进入九州岛,岛津氏便臣服於丰臣秀吉。而彼时的岛津氏,除了家督义久外,其的三位弟弟义弘、岁久、家久都很优秀,很团结。因而被称为战国最强的萨摩武士。幕末时代,岛津氏的萨摩藩与毛利氏的长洲藩成为倒幕的两支最主要力量,萨摩藩的势力也长期操控着日本的海军。
室町幕府历史
室町幕府
足利尊氏不满后醍醐天皇轻视武士利益的政策,于1335年起兵反叛,1336年攻占京都(Kyoto),立光明天皇为傀儡。11月仿镰仓幕府《贞永式目》制订《建武式目》,共17条。在京都开设幕府。12月,后醍醐天皇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称正统,形成南北两个朝廷的对立(见南北朝时代)。至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幕府达到全盛,1378年在京都室叮建成幕府新址,1392年合并南北朝,实现对全和的统治,朝廷名存实亡。幕府机构进一步完善:将军下设管领,总辖幕政,辅佐将军,由足利民同族的守护大名斯波、细川、畠山3家轮流担任,称"三管领"。其下设侍所司警卫、政所司财政、向注司文书、评定众和引付方司诉讼。其中最重要的侍所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赤松、京极四家轮流担任,称"四职",可见室町幕府实际是以将军为中心的强大守护大名的联合政权。将军直辖领地狭小,直属军事力量少,权力不如镰仓幕府初期的将军。统治各"国"的守护大名,拥有领地、武士和家臣团,具有强烈的地方割据性质,自足利义满时起,守护大名的叛乱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幕府和守护大名加紧剥削,各地不断发生称作"士一揆"的地侍、农民联合起义,也动摇了幕府统治。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时,爆发统治阶级的大规模内乱应仁、文明之乱(见应仁之乱),从此进入室町幕府后期--战国时代。此后幕府与守护大名势力均一蹶不振,地方领主与武士则趁机发展势力,彼此混战。农民的反抗也更加激烈,著名的有山城农民起义(1485~1493)和一向宗暴动等。至16世纪中叶,一些地方领主与武士已经发展成为控制一方的战国大名,著名的有甲斐的武田信玄、三河的德川家康、尾张的织田信长、中国的毛利元就等。他们在领国内把地方领主组织为自己的家臣团,积极发展工商业,积蓄经济力量,颁布法令,直接统治农民,形成割据势力,而幕府的控制范围仅限于近畿一带。在角逐中,织田信长的力量逐渐超过其他战国大名,1568年进入京都,1573年灭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统一的道路。织田信长死后,部将丰臣秀吉继承其事业,在1590年完成统一日本大业。但丰臣秀吉并未开设幕府,1585年被天皇任命为关白(见摄关政治),次年兼任太政大臣,利用朝廷权威巩固自己的权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推翻丰臣政权,重开幕府政治。
01.足利尊氏(1338.8.11-1358.4.30)
02.足利义诠(1358.12.8-1367.12.7)
03.足利义满(1368.12.30-1394.12.17)
04.足利义持(1394.12.17-1423.3.18)
05.足利义量(1423.3.18-1425.2.27)
06.足利义教(1429.3.15-1441.6.24)
07.足利义胜(1442.11.7-1443.7.21)
08.足利义政(1449.4.29-1473.12.19)
09.足利义尚(1473.12.19-1489.3.26)
10.足利义稙(1490.7.5-1521.12.25)
11.足利义澄(1494.12.27-1508.4.16)
12.足利义晴(1521.12.25-1546.12.20)
13.足利义辉(1546.12.20-1565.5.19)
14.足利义荣(1568.2.8-1568.9.9)
15.足利义昭(1568.10.18-1573.7.19)
幕府统治开始时间
1221年日本开启幕府时代。
幕府是古代日本的一种权利机构,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其最高权利者称幕府将军。